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黄沙鳖成为广西桂平市一张亮丽名片
2021-08-12 17:03:51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黄沙鳖成为桂平市一张亮丽名片 “鳖”具一格 成就数亿元大产业

黄沙鳖成为广西桂平市一张亮丽名片

桂平市黄沙鳖采用仿野生生态养殖。

黄沙鳖成为广西桂平市一张亮丽名片

桂平黄沙鳖。

黄沙鳖成为广西桂平市一张亮丽名片

从池边捕捞收获的黄沙鳖苗,正在等待装车。

黄沙鳖成为广西桂平市一张亮丽名片

吴矗华

黄沙鳖成为广西桂平市一张亮丽名片

黄丽泉

  桂平黄沙鳖是优良地方品种,鳖体呈浅土黄色,富含维生素A和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门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含量较高。

  《桂平县志》记载,桂平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动物资源中爬行类主要有龟、鳖、蛤蚧(大壁虎)、壁虎、斑蜥等。长期以来,广西黄沙鳖以其优异的品质远销粤港澳大湾区,尤以桂平黄沙鳖名声更大。

  20世纪80年代,由于人为滥捕,野生黄沙鳖资源急剧下降。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桂平市金田镇农民收集当地河流野生的黄沙鳖进行人工养殖和繁殖。因投喂福寿螺、野杂鱼等,养殖期达3年以上的黄沙鳖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其颜色和味道与野生黄沙鳖相差无几。

  其实,鳖的滋味鲜美不在肉,而在鳖甲四周的柔软部分,它下垂似“裙”,故名“裙边”。其味细嫩鲜香,不肥不腻,令人回味无穷。桂平黄沙鳖正因为其裙边宽厚较硬,与中华鳖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口感、味道及营养价值明显优于中华鳖,深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桂平市主要以稻鳖生态养殖及“农民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方式推动黄沙鳖养殖业迅速发展。2010年,原农业部批准对“桂平黄沙鳖”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截至2020年底,以金田镇为重点,南木、垌心、江口等26个乡镇全部发展黄沙鳖养殖。桂平市共有黄沙鳖养殖户数1.06万户,养殖面积1.24万亩,产量5698吨,产值4.13亿元,占桂平市渔业总产值的29.46%。桂平黄沙鳖养殖已成为广西黄沙鳖养殖的重要基地,也成为桂平市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为进一步促进桂平市黄沙鳖养殖发展,该市农业农村部门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黄沙鳖的产量和质量。计划到2022年,桂平市黄沙鳖养殖面积达1.3万亩,产量8000吨,产值9.6亿元。

  1 生态养殖效益好

  据调查,目前桂平市黄沙鳖养殖采用的是仿野生生态养殖,即在稚鳖期投喂高品质配合饲料,幼鳖和成鳖期投喂福寿螺、小鱼、虾等鲜活饵料,并让黄沙鳖自然越冬。

  由于采用仿生态养殖,其品质上乘,不但色泽光鲜,而且肉质鲜美,一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都视其为中高档食品。所以,黄沙鳖价格高,养殖效益好。以目前平均养殖成本每公斤33元计算,池边收购价为每公斤160元,投入产出比为1∶4.848,效益相当明显,是广大农民致富的好路子。

  由于养殖黄沙鳖的场地要求不高,面积可大可小,投资也可大可小,特别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建池养鳖,发展“庭院渔业”,已经成为桂平市养殖业的一大特色。

  为了鼓励养鳖大户做大做强产业,2003年起,桂平市人民政府在金田镇划定一块区域,开辟小区式黄沙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养殖户可以根据需要,进入小区承包土地、修建鳖池和住房,进入小区的农户还可以获得政府资金支持。

  养殖小区的设置,打破了黄沙鳖发展瓶颈。当地政府还成立了桂平市金田黄沙鳖养殖协会,使协会成为基地的核心,带动农户近1000人参与养殖。

  “协会+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为桂平黄沙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沙鳖养殖已成为桂平市水产养殖的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路子。

  2 科技先行基础实

  科技先行,为桂平黄沙鳖养殖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黄沙鳖作为广西特有的地方优良品种,其繁殖、培育及病害防治等都具有地方特点。2002年开始,贵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对黄沙鳖的繁殖、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比如该站与广西大学合作进行的《黄沙鳖繁殖与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在国内首创4龄雌鳖年产卵86.7枚,受精率90.9%,孵化率91.2%,育苗成活率90.7%的好成绩。

  该项目在桂平市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据统计,项目区成鳖养殖平均亩产709.7公斤,亩增产108公斤。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降低养殖风险、维持价格稳定和推进品牌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多年来,桂平黄沙鳖健康养殖的理念在全市各乡镇得到了广泛认可,操作技术在广大的养殖农户中得到迅速提高,科普基地采用“基地+示范户(养殖户)+服务+市场”的方式,带动农户走上水产健康养殖的致富道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 “龙头”带动发展快

  经过多年发展,黄沙鳖在桂平市已形成“一村一品”格局。金田镇禾益村村民介绍,全村有300多户搞起庭院养殖黄沙鳖,养殖面积达400多亩,养鳖户都增收致富了。

  从“一村一品”到养殖协会、养殖企业的成立,桂平市黄沙鳖养殖逐步走向产业化。2004年,桂平市金田镇黄沙鳖养殖协会成立,至今发展会员300多户,黄沙鳖养殖面积达8240亩。桂平市金田镇汇源龟鳖养殖场53亩的养殖水面,全部引用天然的山泉水,年放养鳖苗10万多只,通过实施外塘生态养殖,饲养出来的黄沙鳖色泽光亮、裙边宽大、食味鲜美,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年产商品鳖30多吨。

  龙头企业参与黄沙鳖养殖,推动了黄沙鳖养殖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桂平黄沙鳖的知名度,打响了品牌。2010年,原农业部批准对“桂平黄沙鳖”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4 品牌战略实力增

  2020年12月14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正式发文,公布第三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桂平黄沙鳖”成功进入86个入选产品(企业)名单之中,被列入第三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

  近年来,桂平市农业农村部门深刻意识到,要实现桂平黄沙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品牌战略。各级领导带头深入黄沙鳖养殖村调查研究,在地理标志、产品申报、注册商标、产品宣传、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申报等方面,给予全面的指导。

  2020年8月,桂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桂平黄沙鳖保护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实施桂平黄沙鳖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提升桂平黄沙鳖综合生产能力,强化桂平黄沙鳖质量控制和特色品质保持,推动桂平黄沙鳖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打响区域特色品牌,强化质量标识和可追溯管理,推动桂平黄沙鳖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打造桂平黄沙鳖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养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

  其中,投入资金105万元,委托有资质、经验丰富的专业品牌营销机构对桂平黄沙鳖进行品牌策略规划、形象包装。同时,加强桂平黄沙鳖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建立使用桂平黄沙鳖地理标志的经营主体目录和全程质量安全管控档案,接入广西农产品信用信息平台,并按照《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实施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或使用智慧生产、营销、监管、服务等信息化平台,保证产品生产全程可追溯。

  桂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桂平黄沙鳖产业质量提升、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和品种保护,桂平黄沙鳖产业规模将得到扩大,种质资源更加丰富,黄沙鳖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大增,预计可提升桂平黄沙鳖产品价格15%以上。推动全市黄沙鳖、石龟、山瑞鳖等水产品养殖产业的发展,预计年增加水产品产值5亿元。

  续写传奇的养鳖人

  第一个“吃螃蟹”者——吴矗华

  每逢佳节,69岁的吴矗华都会亲自准备几道黄沙鳖美食,款待宾朋。他说,在金田,一桌好菜离不开黄沙鳖。丰腴Q弹的裙边充满胶质,再配上一口鳖肉,鲜香十足。

  不同于大众型的猪牛羊肉,黄沙鳖肉有着强身壮体、滋阴养颜的功效,是上等的滋补食材。南宋诗人陆游曾赞誉,“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黄沙鳖又称水鱼、团鱼,原产自广西境内的浔江、左江、郁江等西江流域。随着人们对其营养价值的认识加深,到上世纪90年代,桂平黄沙鳖数量一天比一天少,价格却一个劲往上涨。

  看到市场上的桂平黄沙鳖很抢手,吴矗华随即动起了人工养殖的心思。他从河里捕捞野生鳖,利用自家的0.3亩屋边地刨坑建池,成了养殖黄沙鳖的第一人。地处黔江、郁江、浔江三江交汇的桂平,也由此开创了广西规模养殖黄沙鳖的先河。

  虽然黄沙鳖市场前景不错,但养殖技术难度很高,要求饲养者熟悉黄沙鳖的习性,在养殖上,吴矗华可谓“零基础”。凭着不服输的劲头,经过3年多的不断摸索、研究,吴矗华终于将桂平野生黄沙鳖成功驯化,并且自创了一套生态养鳖的好方法。

  1994年,吴矗华所养的黄沙鳖大部分产卵,但因未掌握孵化技术,导致鳖苗死了一大半。直到两年后,他才收获第一批300只鳖苗。从1996年开始,他既卖鳖苗,又卖肉鳖,年收入20多万元。

  吴矗华利用房前三分空地变身万元户的消息,在当地引起轰动。人们纷纷跟风效仿,在房前屋后挖池养鳖。一时间,黄沙鳖养殖成为当地最热门的种养产业之一。

  仿野生生态养殖开创者——黄丽泉

  今年58岁的黄丽泉,是吴矗华带动并发展起来的养殖大户。每年7月正是黄沙鳖头苗出产的高峰期,按照惯例,黄丽泉都会清点种苗数量,并一一记录下来。

  黄丽泉所在的彩村虽然距离桂平市区仅20公里,但是人多地少,成了村里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

  过去因为穷,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然而黄丽泉却是例外的。他毕业后回到村里,种水稻、淮山,养家禽,后来又发展养猪,日子过得还算稳当。听说隔壁邻村有人养鳖发了财,这让他有些按捺不住。1996年,黄丽泉找到吴矗华,一见面就要了400只鳖苗。

  为了确保桂平黄沙鳖品种的纯正天然,黄丽泉翻阅了不少书籍。他汲取吴矗华的养殖经验,打造仿野生外塘生态养殖,并以当地新鲜小鱼、小虾、泥鳅、螺肉作为喂养的主要饵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丽泉的桂平黄沙鳖在2006年取得了广西无公害产品认证,一走向市场,就立即拉低了与野生鳖的价格差,优良的鳖苗也为他增加了收入来源。尝到甜头的他顺势而为,将承包的面积扩大到30多亩,年平均纯利润也从几万元涨到超20万元。

  随着品牌打响,村民们纷纷来找黄丽泉“拜师”学习,当地政府也将他的养殖基地纳入重点扶持龙头养殖企业。在技术部门的指导下,黄丽泉开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农家课堂”。在他的带动下,彩村的庭院养殖黄沙鳖迅猛发展。

  目前,彩村利用庭院养鳖面积达到450多亩,年产50多万只鳖苗、100多吨商品鳖,年总收入2350万元,户均收入10.98万元。

  (本版文图由桂平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