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南宁:强金融 助实体 控风险 共发展
2021-04-12 10:04:14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南宁:强金融 助实体 控风险 共发展

  2020年“邕城创客行”科技创新创业路演系列活动现场。

南宁:强金融 助实体 控风险 共发展

  在宁波举办“东南架金桥,共赢谋未来”中国—东盟金融城招商推介会。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

  “十三五”以来,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点任务,牢牢把握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设立、中国—东盟金融城落户南宁等历史性契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圆满收官、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大气开局、强首府战略“强金融”起势强劲。《建好中国—东盟金融城 打造金融开放发展新高地》入选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建设壮美广西”40个典型案例之一。

  “十四五”期间,随着东盟十国以及中日韩等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将进一步加深,市场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扩大,首府南宁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南宁市金融系统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纵深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全力以赴加大金融招商力度、持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在更高起点推动金融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1 引入金融活水 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

  南宁市围绕政金企对接机制,加大服务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仅2020年,该市召开政金企对接会达81场次,并在全区率先成立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启动创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政金企“全过程、全时空、全覆盖”对接,累计撮合2.33万家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473.08亿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宁市在全区率先出台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等措施,推出复工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进口冷链食品防控综合保险,实施“复工贷”“稳企贷”等精准政策,并推动银行机构直接下浮2个百分点发放贴息贷款91亿元,支持2600多家企业生产发展,为企业节约成本近2亿元。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4.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8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区排第1位;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19年降低69个基点。2021年,为抓好“桂惠贷”政策落地见效,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保障力度,强化财政金融联动,南宁市印发《南宁市深入开展“桂惠贷”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按照2或3个百分点利差比例进行补贴,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南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第一季度,南宁市“桂惠贷”投放金额达189.68亿元,位居全区第一,预计为企业减少融资成本逾3.5亿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南宁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余额25.47亿元,同比增长117.14%。

  2 改革创新驱动 助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南宁市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驱动,引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金融创新指数在第四批19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排名第2位;4项金融改革创新事项入选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复制推广制度创新,其中“企业融资、股权融资、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三合一’服务中心”“地方金融监管风险预警平台”等2项荣获金融开放创新改革试点经验,“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中国—东盟(南宁)金融服务平台”等2项荣获最佳实践案例。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获2019年广西十大金融创新案例;南宁市成功举办“2019亚信金融峰会”,发布《2019亚信金融峰会南宁倡议》,进一步丰富了“南宁渠道”金融内涵。

  2021年以来,南宁市推动设立75个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建设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建立绿色金融标准及涉企政务数据和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信息开放共享,依托平台与建行等驻邕金融机构开发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着力解决绿色金融发展标准不清等瓶颈难题。建立绿色项目(企业)库,筛选首批59个重大绿色项目入库,总投资额达93.5亿元。与广西北部湾股权交易所等建立绿色债券发行合作机制,落地深交所首批碳中和公司债券及广西首单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获2020年度自治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评审第1名,绿色金融改革凸显“南宁特色”。

  加强“险资入邕”工作推进力度,对10个重点项目近224亿元融资需求进行“一对一”融资对接。建立保险改革创新任务项目管理制度,梳理全区领先的保险创新试点22项,系统推进保险创新;推动横县在茉莉花指数保险的基础上,创新茉莉花价格指数保险等,探索保险支持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积极向中国人民银行争取CIPS直接参加者等政策支持,研究搭建面向东盟的人民币结算清算网络,争取更多结算资金留在南宁,做深做实面向东盟的人民币清算结算中心。与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谋划共建金融创新中心,深化内外联动,推动跨境人民币资产转让、同业融资提质增量,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2020年,南宁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624亿元,占全区40%。

  3 构建资本市场服务体系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近年来,南宁市将“引金入邕”“引资入邕”相结合,创新市场化招商、云招商、以商招商、“资本+产业”联动等模式,中国—东盟金融城金融集聚功能日益凸显。2021年1月,南宁市在全区率先出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促进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暂行办法》,提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引进和利用外资水平。2021年3月,出台《南宁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构建系统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支持形成各县(区)、开发区和核心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金融发展格局。

  2021年一季度,浙商银行南宁分行获批筹建,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广西分公司开业落户中国—东盟金融城。截至2021年3月末,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194家,其中,一季度新增32家,金融门户建设成效明显。

  南宁市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强化基金效能等,着力构建资本市场服务体系。2021年一季度,资本市场建设开局良好,推动华蓝集团等企业的上市进程;南宁市新增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74亿元,同比增长21.8%。

  4 从源头抓起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首府南宁坚持规划引领、政策先行,从源头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获评2020年度金融生态优秀市。

  南宁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获自治区督查激励:该市在全区率先建设地方金融监管信息平台,推动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实现在线监测企业6万余家,归集网络舆情超450万条;出台《南宁市地方金融监管信用“红黑名单”管理制度》,2020年共20家地方企业列入“红名单”,探索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南宁市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监管员制度,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质量;积极牵头南宁市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专项工作,在营网贷机构全部出清,网贷存量风险压降工作进展顺利;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非法集资陈案积案化解三年攻坚行动。2021年,将持续加强对《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学习和培训,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南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曾肄业表示,“十四五”期间,南宁市将建立健全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合作发展的长期交流互动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加快跨境金融创新,加速金融要素集聚,深化金融改革,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数说南宁“强金融”

  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9.5%,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金融业税收增长15.6%,高于同期税收收入增速17.6个百分点,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

  2021年2月末,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速10.5%,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连续2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保费收入增长23.1%,连续14个月保持高位增长,增速继续保持在西部12个省会(首府)城市和直辖市排第1位。

  2021年3月末,中国—东盟金融城入驻金融机构(企业)达194家,机构聚集全面加快。

  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121个重点事项已有95项取得重大进展,形成41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事项和29个重要创新案例。

  (本版文图均由南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