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广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4.93% 向创新要活力 向创新要动力
2020-08-21 09:06:10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唐志强责编:赵滢溪

  本报记者 李新雄

  玉柴实施的“新型节能环保国VI发动机开发”等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研发成果应用于多款产品,年销售收入预期超过200亿元,发动机年产能力达60万台;

  作为全国第一个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应对疫情的省份,广西目前共下达6批应急科技攻关专项项目15项,资助科技经费2880万元,一批科研成果已在全区战疫过程中得到应用;

  1-5月,广西输出技术合同754项,成交额20.17亿元;吸纳技术合同1309项,成交额195.34亿元,同比增加72.52%……

  今年以来,我区推出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举措,组织实施一批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扎实推进“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科技创新发展中“双战双赢”,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4.93%,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作用日渐凸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区把大力推进创新再提速作为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提出“坚持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不动摇”,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为此,全区下功夫做好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这篇大文章。

  如何向创新要活力?善破勇立,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最近,《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广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即“广西科改33条”)出炉,从强化企业主体创新地位、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优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健全科技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强化科技体制改革保障机制8个方面形成了33条政策和近90个政策点,是近年来我区科技创新领域政策最全、突破最大、“干货”最多的政策文件。

  同时,我区在全国首次制定自治区高端外国专家引进经费开支标准,首次设立国(境)外创新人才引进经费资助项目……破除体制机制藩篱,释放创新活力。

  如何向创新要动力?扎实推进“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实施两年来,截至6月底,已完成任务总量的95%。一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累计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技术项目112项,项目总投资约94.5亿元,资助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12.1亿元,突破81项重大技术,完成“突破100项重大技术”任务的81%,开发出293个新产品,新增产值159亿元。二是加快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新获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个,新增国家级孵化器5家;新增备案国家众创空间10家,全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升至30家,累计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102个,完成“创建10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任务的100%。三是加快科技领军人才引育,今年新落实引育高层次人才和团队7个,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和团队达101个,完成“引育100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任务的100%。四是积极打造科创企业培育成长链,实施高企“再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85家,累计达2388家,提前一年完成“新增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任务。五是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2019年以来新增转化重大科技成果584项,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达963项,完成“转化1000项重大科技成果”任务的94%。

  如何向创新要潜力?科技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区迅速启动实施应急科技专项,启动广西科技特派员“千人进千村”抗疫情抢春耕活动,出台支持服务科技型企业的10项硬核措施,多举措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自治区科技厅立项并参与资助的“基于中泰天然药材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究”项目取得重大研究成果,今年6月荣登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封面。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科技厅提前下达87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直接奖补资金7660万元;发放创新创业大赛100家获奖企业奖励性后补助2330万元;组织对全区5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减免场地租金达2654.5万元,惠及企业超过2000家。

  这一组数据可以直接体现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获得2019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的157个项目,2016-2018年间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155.6亿元,新增利润98.3亿元;项目技术应用单位2016-2018年间实现新增销售收入874.9亿元,新增利润307.6亿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