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打造水清岸绿的新农村 ——广西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保障饮水安全观察
2020-08-05 08:59:13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唐志强责编:路晶森

  原标题:

  打造水清岸绿的新农村

  ——我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保障饮水安全观察

  “政府给我们建污水处理站,寨里再也不是以前那种‘鸡鸭遍地走,污水到处流’的样子了。不久前,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运行工作现场培训会在贺州市召开,该市步头镇善中村大磅寨村民简新成对记者说。

  生活污水处置一直是我区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短板。为打通这方面的梗阻,目前全区对94个县(市、区)、2000余个行政村实施了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主的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共建成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000余套。今年计划统筹推进的3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成后,全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可达到70%以上,村庄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饮水安全更有保障。

  “一塘死水”变成村里“网红”

  “十丈村塘畔路开,菜田花海水面栽;一转污水化为宝,景美游客八方来……”近日,网红小李和搭档正在玉林市福绵镇十丈村村口的池塘边拍摄小视频。“你知道吗?十丈村可是新农村中的网红啊!我们在这拍的视频点击率都很高,这池塘就是村里的污水处理设施。”小李向记者“嘚瑟”时,“啪”的一声,池塘里跃出一条大鱼,落到了美人蕉盛开的浮板上,小李顺势把浮板边的网兜拉出水面,只见一只只河蚌露了出来。

  据十丈村第一书记陈桂春介绍,这片水质清澈的池塘既是处理村里生活污水的地方,同时也是“自动旋转的水上菜园子”“水面花海休闲广场”“农村生态旅游休闲广场”,不仅达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的“零费用”,还能成为生态生产的盈利项目(如养鱼、养蚌和养水生经济植物)。同时,这套系统还嵌入十丈村“红瓦黄砖”古民居特色,成为生态旅游科普基地和游客举办各类活动的平台,通过为游客提供有偿生态旅游休闲服务,将农业和服务业有机融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资源化。

  十丈村位于广西重点流域南流江区域。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重点治理环境敏感区、污染严重区和村庄密度较高、人口较多的地区,兼顾其他区域,梯度推进,优先解决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环境问题,也是广西的思路之一。

  作为试点示范之一,十丈村村口原来的“一塘死水”,通过采用“自动旋转矩阵立体浮法湿地”工艺,解决了生态塘水体的水动力结构失衡和水体溶解氧不足的问题。该工艺不仅净化水体,同时逐步消减生态塘的污淤泥,对生态塘实施深度净化,有效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水容量和景观效果。黑臭水体摇身一变,成了旅游、观光、教学、科普、聚会、休闲等的“聚宝盆”。

  如今,十丈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已被生态环境部列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因地制宜治理农村污水

  处理好农村生活污水,美化村容村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之一。

  我区制定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提出到2021年,基本实现对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扫一遍”的目标。全区农村无害化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一类县达到95%以上、二类县达到90%以上、三类县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考核目标要求,厕所粪污后端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逐步铺开,厕所粪污得到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大部分村屯基本实现“三有”,即有排污管、有排水沟、有生态处理池(塘)等简易处理措施,村屯内生活污水乱排乱放情况得到有效管控,村屯环境明显改善。

  “从整体上看,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和短板。”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广西部分地区没有因地制宜采用合理处理模式,简单照搬城镇污水处理做法,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难以持续,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还比较缺乏。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统筹考虑标准体系建立方法、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特点,从规划、质量、监测、防治和管理等多个方面,逐步建立层次清晰的环境标准体系。同时,鼓励各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面源管理研究,以区域环境质量达标为底线,一地一策,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力求实效,解决问题。

  制定标准提供更多样板

  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广西各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虽“百花齐放”,但缺乏相对统一的治理标准。

  最近,根据广西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排放去向和人居环境改善需求,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按照分区分级、宽严相济、回用优先、注重实效、便于监管等原则,分类确定控制指标和排放限值,制定了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地方标准,今年年内将正式出台。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后,将引导各地和相关治理企业加强污水处理技术模式与地方标准的衔接,倒逼各地逐渐采用生态化、资源化、低成本农村污水治理模式。

  为取得实效,目前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已组织人员对全区农村生活污水产生总量、比例构成、村庄污水无序排放、水体污染等现状进行了调查。考虑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状况、环境功能区划和农村人口分布等因素,按照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思路,近期筛选了6种适合不同村庄规模、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地理位置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类型,为不同村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供了参考模式。

  “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结合本地实际,我区还将持续培育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示范村。”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说。随着该项工作的扎实推进,如今我区农村环境治理成效日益显现,黑臭水体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的景象。(广西日报记者 余锋 通讯员 昌苗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