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南宁市“三变”改革激活乡村“沉睡”资源 到今年底,全市行政村“三变”改革试点将达30%以上
2020-05-20 08:59:27来源:南宁晚报编辑:刘洋责编:张群

  南宁市“三变”改革激活乡村“沉睡”资源到今年底,全市行政村“三变”改革试点将达30%以上

南宁市“三变”改革激活乡村“沉睡”资源 到今年底,全市行政村“三变”改革试点将达30%以上

南宁市“三变”改革激活乡村“沉睡”资源 到今年底,全市行政村“三变”改革试点将达30%以上

  下灵村改造前后的古屋

  宾阳县陈平镇名山村,绵延的大山曾让村民们苦不堪言,而今,依托山地资源打造的特色旅游产业,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事处下灵村则将废弃破旧的古宅和周边环境重新利用,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既保留古村落的韵味,又充满时尚感,成为城郊休闲旅游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南宁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大力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明晰村集体资源产权归属,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拓展了新路径。

  因地制宜挖掘山村文化

  沿着县道驶入名山村,生机盎然的梅树,潺潺流淌的泉水,巍峨峻峭的高山,令人仿佛置身于诗意浓浓的水墨丹青之中。“春天看梅花、观杜鹃,夏天摘梅果、泉水嬉戏,秋天登高赏秋色,冬天露营烧烤。”说起家乡的旅游资源,名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陆锡英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在名山村村民眼中,陆锡英有想法、有干劲,认准了乡村旅游是带动村子发展,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良方。通过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名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名山村村民合作社将一栋废旧集体房屋改造成民宿,逐步形成了以“民宿+文化”“民宿+休闲观光旅游”为主题的休闲乡村旅游模式,让“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成本。

  如今,名山村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效应,积极打造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并将分到农民手上的4000多亩林地与公司合作开发旅游业,同时不断丰富“旅游登山梅花节”特色活动,打造“陈梅古韵”生态旅游品牌。仅今年1至4月份,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较去年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了一番。

  “变废为宝”发展城郊游

  青砖灰瓦、雕花瓦当与鲜花、绿植相映成趣,屋内淡雅稳重的空间布局和简约精致的装饰,处处可见设计者的巧思。在下灵村,正在建设改造中的“吾院”项目为百年老宅注入灵气,而距离该项目不远处,青瓦房古村落景区不仅是南宁市民假日休闲胜地,更吸引了不少区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原来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传统农作物,许多年久失修的老宅也荒废了。”下灵村党支书黄建涛介绍,下灵村自2018年8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其中一项改革就是依托美丽南方旅游优势,在整合各队的闲置老宅出租专业公司的基础上,同步将村集体所有的道路、空闲地块等统一规划建设,打造成旅游景点和休闲场所。

  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下灵村相继成立了灵湾蔬菜专业合作社和金灵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社里有流转土地和鱼塘约137亩,种植草莓和养虾。今年还计划流转耕地和鱼塘约445亩用于合作种植彩椒,村里土地出租每年每亩可获2500元。通过一系列“三变”改革,去年下灵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5万元以上,分红30万元,户均增收1050元。

  全市“三变”改革成效显著

  名山村和下灵村的今昔变化正是南宁市积极探索、不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的缩影。截至目前,南宁市已完成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完成江南区以及其他13个县区各1个试点村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

  在农村“三变”改革的影响下,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今年4月30日,全市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1231个,占78.96%;达10万元以上260个,占16.68%;达20万元以上108个,占6.92%;达50万元以上44个,占2.82%。

  据南宁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张超介绍,今年南宁市将集中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实“回头看”工作,并重点开展兴宁区、西乡塘区和武鸣区3个全国第四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区)推进试点工作,确保今年10月底全部完成任务。同时将在其他县区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争今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张超表示,农村“三变”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根据工作计划,到今年底,全市行政村“三变”改革试点达30%以上,力争每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记者陈蕾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