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广西:施工扬尘环境保护税助力环境治理“加速度”
2020-04-30 10:05:31来源:广西日报编辑:骆秋妤责编:张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保护环境进一步深入民心,成为全民共识。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把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列入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广西,2020年1月1日施工扬尘环境保护税的开征,正努力为现代环境治理“加速度”,促进建筑企业采取苫盖、洒水等防尘降霾措施,减少周边大气环境的污染,助力打赢广西“蓝天保卫战”,逐步迈向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税控尘”提高环保意识

  2019年,广西税务联合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治区城乡和住房建设厅等部门开展密集调研,经过多方论证后,发布了我区施工扬尘等行业环境保护税污染物排放量和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我区2020年1月1日正式开征施工扬尘环境保护税。

  该公告科学、合理确定了建筑施工、市政工程、道桥修筑等施工工地“扬尘大户”的各项扬尘削减系数,扫除了施工扬尘环境保护税核定征收管理的技术障碍。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措施与环境保护税征管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如一个月应税面积10万平方米的市政工程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措施全部达标,每月扬尘环境保护税将会减少4.4万多元,一年下来减少近55万元,充分发挥“以税控尘”的职能作用——多排污多缴税、少排污少缴税、不排污不缴税,倒逼施工单位加大环保投入,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提高环保责任意识,守护好广西的碧水蓝天。

  “非接触式”办税添加动力

  施工扬尘环境保护税首个征期,正值建筑企业复工复产期,又是战“疫”关键期,如何确保疫情防控和施工扬尘环境保护税办税“两不误”?这既是挑战题,也是必答题。从2月以来,广西税务部门把拓展“不见面”辅导培训、采集信息和申报纳税作为破题致胜的关键。

  按照“少流动不少沟通”的原则,广西各级税务机关借助12366热线、微信公众号、纳税人学堂等平台进行“远程教”,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形式与纳税人实时互动交流,及时在线解答个性化问题,通过微信视频或远程操控等方式进行“点对点”“一对一”辅导,为施工扬尘纳税人提供“足不出户”的办税服务,保证其知政策、会计算、懂申报。

  依托电子税务局等办税平台,推行施工扬尘环境保护税信息采集、申报征收“线上报”。截至4月30日,全区共有2295户施工扬尘环保税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局网上信息采集,涉及4976个项目(其中建筑工程项目4148项);网上采集率达到100%。

  “算好两账”企业获得双赢

  施工扬尘环境保护税的开征,促使建筑企业转变生产经营理念、积极加大对污染防尘降霾经费的投入、主动减少污染物排放,在算好经济账的同时,也算好社会账,企业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是建设新建贵阳至南宁铁路广西段的公司,主要建设河池金城江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高铁段的路基、桥梁、隧道和铺轨工程等,预计2023年底建成通车。从2017年底开工以来,该公司不断加大环保治理资金投入,按照文明施工要求采取一次扬尘和二次扬尘污染控制措施,极大地减少了扬尘排放量,享受可抵减扬尘排放量削减系数达到0.98,高铁项目应缴的施工扬尘环境保护税预计减少12.39万元。

  “贵南高铁注重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公共服务和居住环境的互动与融合,公司在环保方面加大投入,既减少了相应的税收,也对改善周边环境、保障员工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工程的施工还得到了政府和周边群众的支持。绿色文明的施工将会让公司名声更优、走得更远,获得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赢。”该公司总经济师贾万帅说。

  随着施工扬尘环境保护税在广西进一步落地生效,更多的企业将主动成为环境治理的一员,自觉控尘减排,助力广西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广西税务部门也将联合生态环境、住建部门建立协作共享机制,对建设工程项目数据实施部门共享,持续加大施工扬尘环境保护税征管力度,同时,也将继续做好纳税服务工作,帮助企业用好落实施工扬尘环境保护税企业降尘措施削减系数,让企业“减”出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广西“蓝天、绿水、青山”贡献税务力量,打赢广西蓝天保卫战,助力环境治理“加速度”。

  (蔡 伟 徐 扬 何品凤)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