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展示古老民俗魅力 感受传统文化风采
2020-04-03 10:06:27来源:南宁日报编辑:骆秋妤责编:胡晓萌

展示古老民俗魅力 感受传统文化风采

  壮族麒麟舞在南宁市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上展演。(青秀区文化馆供图)

展示古老民俗魅力 感受传统文化风采

  壮族斗竹马参加青秀区“三月三”巡游展示活动。(青秀区文化馆供图)  

  “三月三”在壮族人民生活中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每逢“三月三”,壮族群众就会载歌载舞,通过各种活动来庆祝。在青秀区,各镇都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经过一代代传承和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形式。这些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的基因,让大众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

  壮族麒麟舞寄托迎福纳祥美好寓意   

  一对“金童玉女”端坐高台寓意“人丁两旺”,旁边是手舞足蹈的“花婆娘”,队列后面是乐手与歌手方阵,有的吹唢呐,有的敲锣打鼓,有的唱歌……这就是壮族麒麟舞。壮族麒麟舞是流传于青秀区长塘镇及周边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麒麟舞主要演员有12人,代表一年12个月四季平安。麒麟舞的金麒麟和蓝麒麟代表一雌一雄,金麒麟寓意祖国的繁荣富强,蓝麒麟则寓意人们和谐共处,生活幸福美满,两旁的火球寓意驱邪去晦气。  

  相传,长塘镇的壮族麒麟舞源于北宋时期,当时狄青率领五虎将南征,长塘沿河一带老百姓每天都看到朝廷兵马船队早出晚归的情景,远远看去就像骑着麒麟的将军走在河边,于是,当地百姓就把狄青的军队称为麒麟军。麒麟军经过征战,平息战乱,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好日子。百姓为纪念麒麟军进驻长塘,逢年过节就用木头雕刻、用竹篾编织成麒麟兽首的模样来跳舞,久而久之,麒麟舞便流传下来。后来,麒麟舞慢慢演变成了迎福纳祥的民间舞蹈,以三罡矮步为主要步调,模拟动物的动作特征,程序一般有青蛙落水、螃蟹出动、龙虾爬岸、珍妇踏龟蛇等,喻示春天到来、播种、收割、丰收、驱邪镇宅等。

  每头麒麟由两个人来表演,一个舞动麒麟头,另一个钻进麒麟肚内牵动麒麟尾。随着乐器弹奏的节奏,它们时而摇头摆尾,时而狂欢嬉耍,喜怒哀乐的情绪表露无遗。歌手们的伴奏歌用壮语来唱,歌词多是“勤劳苦干我们收获大,有甘蔗、红薯,粮食堆满仓。麒麟送子又送福,壮族人民世代得太平。”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十九长塘各村寨都杀猪宰牛祭祀神灵、大宴宾客,麒麟舞挨家逐户造访送福,在铿锵的鼓点声里,在麒麟的腾挪游移中,人们将驱邪避害、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寄托其中。

  2012年,壮族麒麟舞入选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族斗竹马展现体育竞技精神  

  擂鼓鸣锣,踏起“竹马”,在青秀区“三月三”的传统庆祝活动中少不了“斗竹马”,而“斗竹马”是长塘镇的一项壮族传统娱乐活动。  

  相传,明末清初,明军在广东被李自成的部队打败,之后被赶到广西长塘,败军到处掳掠扰民,人们不得安生。当时天堂村有一个名叫李化龙的村民组织民团,用竹木做武器,于长塘三皇岭一带训练,起义对抗明军。由于寡不敌众,败入三皇岭,李化龙带领村民躲入深山,由于无粮充饥,当时正值六月花捻季节,三皇岭上到处长满了豆捻果,李化龙和村民靠吃野果充饥才度过一劫。后人为了纪念李化龙的功德,把三皇岭改称为逃军山,并把李化龙奉为李亚王在村中立庙祭拜,同时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李化龙生日当天,模仿李化龙练兵时所用的竹木武器制作竹马,通过斗竹马活动来纪念李化龙,这种活动后来慢慢发展成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农历四月初八或重大节日男女老少广泛参与的一项群体性壮族民间体育竞技活动。

  “比赛时分成红队和黄队,每队10人,各方各执一面旗,锣鼓助威,双方队员踩在竹马上,先过场两次,第三次对冲,直冲到对方无人在竹马上为胜。”长塘镇长塘村那念坡壮族斗竹马团队负责人李青礼告诉记者,壮族斗竹马活动对场地要求不高,只要是宽阔的平地就能进行,所以逢年过节,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参与斗竹马活动,不仅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也丰富和充实了大家农忙之余的生活。为了让村里的年轻人耳濡目染,吸引更多年轻力量参与,李青礼平时经常组织队员在村里的文化舞台练习,还经常去学校、公园、商圈、社区等地表演。  

  2010年,壮族斗竹马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传统民俗焕发新活力  

  在青秀区的各镇还有不少极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形式,它们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在群众中代代相传,并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融入了现代元素,焕发了新的活力。  

  在南阳镇,每逢春节等节日,或者谁家有嫁女娶亲等喜事,南阳大鼓鼓队就会拉出大鼓,拿起鼓槌响起鼓声,庆贺一番。南阳大鼓是壮族的特色大鼓,呈圆墩形,鼓框用杉木板拼制,以竹篾圈箍紧,鼓面直径和鼓高均为60厘米,上口单面蒙以牛皮或蟒皮,用鼓钉固定,鼓腰稍粗,两侧各置一对鼓环,鼓底敞口并向内收束,最后刷上鲜艳的红色。  

  在南阳镇,每逢节庆都有“斗春牛”的习俗。斗春牛又叫春牛舞。“春牛”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现场表演时,有锣鼓队、舞蹈队配合,组成春牛队。  

  由大唢呐、小唢呐、无孔笛(壮族民间乐器)、二弦、秦琴、鼓、锣、钹和壮族岳鼓等组成的刘圩八音乐队,在各节庆活动中也为市民和游客展示了一番来自青秀区刘圩镇乡村的民间艺术风采。刘圩八音源于广州八音,后吸收邕剧、壮师剧和壮族民间音乐的元素发展而成,有100多年的历史。刘圩八音乐队所奏曲目都源自壮族民间戏曲和民歌音调,共有乐曲1000多首。如今,八音已成为刘圩民间艺术知名的文化品牌。   

  在伶俐镇,每年的“壮族三月三”,随处可见的树叶便成了以歌传情、以歌会友的最好的乐器。吹奏者吹动一片树叶,发出优美、清脆的声音,为正忙于田间活计的壮族人民伴奏。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将生产的场景、生活的喜乐、人民的幸福,甚至是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写成歌词,通过一首又一首的山歌来传唱。  

  近年来,青秀区不断创新理念,通过巧搭载体,开展民俗风情巡游、传承基地传习培训活动,以及传承人培训提升等,实现了非遗传承工作的常态化运行。  

  “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核心,我们通过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传承舞台和交流学习平台,也更好地向社会各界推介了非遗项目。”青秀区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青秀区积极组织传承人到各中小学授课,多次开展传统民俗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和进广场系列活动,通过非遗展览、展示、传承、讲座和授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力地推进了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  

  青秀区还创新地将传统民俗文化项目融入民生工程及公共文化服务,打造传统文化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形成青秀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新特色。如利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庆,开展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承、展演和推广活动。  

  坚持传统是根本,不断创新是关键。青秀区让“旧艺”穿上了“新衣”,让传统民俗融入时代之中,持续绽放光彩,焕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李静 通讯员余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