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旅游发展火 县域全盘活
2020-03-06 09:44:33来源:广西日报编辑:骆秋妤责编:赵滢溪

旅游发展火 县域全盘活

  大新明仕田园风光。

  本报记者 吴丽萍 通讯员 李志雄 雍艳香

  编者按:

  广西是旅游资源富集区,八桂大地的千山万水、千村万落中都隐藏着美丽风景。优美的生态、独特的风情和丰富的物产,赋予广西绝大多数县(市、区)旅游发展“先天之利”。

  自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区咬定“县域”不放松,狠抓“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县域旅游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旅游就是新动能。旅游业的兴起,带动县域生态、农业、工业、文化和扶贫事业蓬勃发展。随着旅游业日益红火,县域经济全盘皆活。

  1 美了生态

  山更绿了。

  来到马山县弄拉屯,只见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处处绿意盎然,犹如进入了“天然大氧吧”。

  弄拉屯曾是广西石漠化重灾区。近年来,村民扛起锄头,打响生态保卫战。通过植树造林,大石山重新披上了绿装。

  “双创”工作开展以来,当地坚持绿色发展,石漠化治理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成为全国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典型。

  生态恢复,风景美了。马山县依托生态优势,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构建了以弄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整合东部及中部6个乡镇旅游资源的环弄拉生态旅游区,打响“生态之旅”品牌。

  水更清了。

  “峰峦峥嵘奇特,江流碧绿如画”,这是宜州市下枧河的美丽风光。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下枧河也一度遭到污染。

  在“创特”过程中,加强母亲河的保护成为工作重点。当地对非法采砂、非法捕捞、违章建筑、网箱养鱼等行为进行严厉整治,织牢河流保护“安全网”。

  通过持续努力,下枧河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Ⅲ类水质标准。在2017年水利部宣教中心举办的首届“寻找最美家乡河”活动中,下枧河高票当选“最美家乡河”,成为广西唯一当选的河流。

  依托下枧河流域的生态优势,宜州分别创建了4家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3A级景区。

  岛更靓了。

  涠洲岛,是北部湾的一颗耀眼明珠。因受环境污染,这颗明珠曾一度蒙尘。

  “涠洲岛既是旅游岛,更是生态岛!”当地对涠洲岛进行了重新定位,保护海岛生态,成为了涠洲岛人的共识。

  当地多管齐下,加强对工业废气、废水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机动车尾气污染等问题的治理。特别是“禁止在离岛6公里范围内捕涝”的举措,对海洋生态好转功不可没。

  珊瑚礁有海岛生态晴雨表之称。如今,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得到显著恢复,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正在壮大。

  随着海域生态的改善,2018年春节过后,涠洲岛海域还出现我国大陆首例近海岸大型鲸类生活群体。

  2 旺了农业

  布央村的茶山一望无际,如巨锦铺开,美不胜收。这里不但是有机茶叶的生产基地,也是休闲养生的好地方。

  布央村曾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是三江侗族自治县茶业发展“第一村”。

  从2015年起,布央村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成立了旅游公司,筹集资金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园区。2018年,布央村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和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为茶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万亩茶园好风光,浓郁茶香飘四方”。布央村的茶旅融合,只是三江茶业发展的缩影。曾获得“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的三江,如今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8.2万亩。

  当前,布央村总投资1.53亿元的万亩茶园示范基地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每年能带来2亿元的产业效益,还将解决易地扶贫搬迁1.32万人的就业问题。

  万亩花卉迷人眼。荔浦县按照“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林则林”思路,在马岭等乡镇创建一批“大花海”,连成总面积达5万亩的花卉苗木示范区,成为桂林乃至广西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和购销集散中心。示范区呈现出“春有花、夏有果”的美妙生态画卷,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万亩桔海惹人醉。荔浦县在修仁镇创建自治区级“桔子红了——荔浦砂糖桔核心示范区”,打响农旅融合特色品牌。

  通过创建“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荔浦县形成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把特色农业发展与观光、采摘、垂钓、自驾游等旅游方式结合起来,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的完美融合,为乡村经济发展打造了新的增长点。

  3 兴了工业

  北流是我国岭南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四大日用陶瓷产区和出口基地之一。

  进入新时期,北流市陶瓷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等部门的支持下,北流启动陶瓷小镇建设。

  经过努力,项目一期已建成投入运营,会议中心、陶瓷博物馆一期、世界陶瓷之窗等建筑特色鲜明,文化和旅游元素突出。

  在世界陶瓷之窗,琳琅满目的日用陶瓷精品在暖灯与摆饰的衬托下,流光溢彩,不少游客感叹:陶瓷居然也可以这么美!

  陶瓷小镇的高起点规划和高质量建设,令其顺利跻身国家4A级景区行列。不少学校、培训机构、家庭纷纷前往学习陶瓷文化、体验陶艺乐趣。

  目前,陶瓷小镇二期建设已经开工,将高标准规划建设广西日用陶瓷产业工程院、陶瓷文化街、岭南古柴窑恢复等项目,致力将陶瓷产业打造成为转型升级的典范。

  “这条中轴长街走起来有些累,但确实很特别,很美啊!”在凭祥市红木文博城,广东游客吴女士感叹道。游客点赞的这条中轴长街全长约800米,需拾阶而上,街道中间溪水潺潺,顺流而下,长街两边仿古建筑林立,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近年来,凭祥市依托红木边贸优势,投资建成的红木文博城,集红木文化展示、红木文化旅游和红木家具工艺研发、加工、销售等为一体,获评为国家4A级景区,迅速成为“网红景点”。

  被冠以“糊类食品龙头企业”、畅销全国30余年的南方黑芝麻糊,产地就在容县。

  容县依托南方黑芝麻糊类生产基地,建设了国内首家黑芝麻文化主题博物馆。目前,黑芝麻博物馆已获评国家3A级景区,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参观,给产品升级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4  火了文化

  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仿汉代风格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宏,这便是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

  这座区内独一无二的以汉文化展示为主的遗址类博物馆,承载着合浦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当地考古发掘的1200座汉墓中,出土“舶来品”文物就达1300多件(套),这些汉代舶来品成为记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

  近年来,合浦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做到“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博物馆以馆藏文物为蓝本,开发出罗马玻璃杯、铜凤灯等系列文创产品。特别是用角雕制作的铜凤灯,成为游客抢购的“明星产品”。

  如今,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成为了广大游客青睐的“网红景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已成为合浦县文化发展的亮丽名片。

  从历史深处走出来的黄姚古镇,洗净铅华,以古朴斑驳的妆容、小桥流水的意境、远离喧嚣的恬静,构成了无数游人的梦境家园。

  为了守护千年古镇,贺州市专门制定出台了《黄姚古镇保护条例》,这是广西区内第一个由地级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实施的法规典范,实现了黄姚古镇景区管理制度化。

  为了把古镇文化发扬光大,贺州市还专门成立了黄姚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区,统筹推进黄姚古镇的管理和开发,产业区规划面积约358平方公里,区域辐射人口达21.3万。

  产业区还扶持培育大型历史舞台剧《临贺长歌》,组建广西黄姚产业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成立何香凝书画院,全力打造文化新品牌。

  当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贺州市开展厅市合作,共同推进黄姚古镇申创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取得积极进展。

  5 乐了百姓

  大新县明仕田园,有着“山水画廓”和“隐者之居”美誉,是国家4A级景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

  以前,当地村民守着美丽田园,却过着清苦日子。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享受到了“田园之乐”。

  “日子一天比一天甜!”明仕田园景区的山歌演员农志秀乐呵呵地说,没来景区唱山歌以前,每年全部收入只有几千元,现在每年光工资收入就达几万元。

  明仕田园景区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共享理念,与周边村子共享发展机会,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目前,在明仕山庄就业的本地群众有232人,贫困户24人。

  同时,景区还成立了农宿协会,整合各类优惠资源,带动周边村民经营农家乐,形成共享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明仕田园“农宿协会”协会成员已发展到23家,客房合计470多间,平均全年接待住宿约3.5万人,餐饮接待7.5万人,全年收入约185万元。住宿和餐饮接待成为当地村民一大增收来源。

  位于双龙沟景区的梦呜苗寨,是融水苗族自治县特意为移民修建的“新家”。

  在易地搬迁扶贫中,融水创造性地将“移民新家”打造成旅游景点。梦呜苗寨按照苗寨风格复原改建而成,向游客展示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生活习俗。

  移民不仅有了新的家园,还成了苗寨景区的股东。移民所组成的合作社,占苗寨景区股份达30%。

  “我既是苗寨的新村民,同时也是景区的工作人员,每个月的收入有二三千元。”苗族青年潘星拾喜滋滋地说。

  如今,像潘星拾这样在梦呜苗寨安居乐业的搬迁户有10多户,景区为他们提供工程维护、绿化保洁、设施管理、田园管理等工作岗位,保证每个贫困家庭都有稳定的工资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在融水,仅双龙沟旅游景区就带动周边3个乡村旅游区、4个休闲农家乐发展,直接带动近200户贫困户近千人脱贫,充分履行了发展旅游带动乡村脱贫致富的时代使命。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