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广西畅通环评评估通道助力企业按下“复工键”
2020-02-24 09:49:39来源:广西日报编辑:骆秋妤责编:赵滢溪

  本报记者 余 锋  通讯员 韦夏妮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减少非必要人员聚集流动,一些单位和企业的部分员工暂时无法正常到岗。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企业建设项目能顺利走上“绿色通道”?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为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广西生态环境部门优化环评文件技术评估工作,建立环评技术评估应急服务保障,采取“网上受理、后台办理、线上流转”的评估模式,畅通环评评估通道,积极助力企业按下“复工键”。

  专家评审“不见面”,视频踏勘“零接触”

  2月1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视频会议在广西环境保护技术中心举行。分别在南宁、北海、钦州3市的5名专家,与钦州市生态环境局、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钦州分局等单位参会代表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对《钦州港金谷港区金鼓江作业区液体散货码头19#泊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评审。

  当天上午8时30分,广西环境保护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发起视频会议。环评专家组、建设单位、环评单位、技术单位等负责人纷纷“上线”,视频会议正式开始。建设单位广西华临码头有限公司介绍项目情况,编制单位播放录制的项目现场视频,并汇报项目环评报告书编制情况。随后,专家组对项目报告书编制情况进行线上咨询、评审,并给出评价结论和建议。

  广西华临码头有限公司为配合钦州市石化产业园发展需要,开展建设钦州港金谷港区金鼓江作业区液体散货码头19#泊位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包括5万吨级液化烃码头泊位1个,可兼顾停泊1万吨级船舶、5000吨级船舶、3000吨级船舶,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设计吞吐量共计149.3万吨/年,为园区规划的项目奠定原料基础。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环评审批服务工作,减少人员聚集流动,该技术中心开展“不见面”技术审查,全力守护办事群众生命安全。根据审查情况或将在疫情结束后补充现场踏勘,以确保审批质量和做好事中事后监管。

  急企业之所急,环评审批不停休

  “很感谢崇左市环境保护技术中心急企业之所急,组织了这次线上视频技术审查会。”2月12日上午,刚刚参加完线上技术审查工作的广西崇左利而安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林锋开心地说,本次线上评审省时省力,降低了项目投资成本。

  为助推崇左市建设项目在疫情防控期间落地,2月12日上午,崇左市环境保护技术中心组织专家、代表,在保证公平、公正、透明的前提下,首次采用线上技术审查工作,对《广西崇左利而安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5万吨化工产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召开视频技术审查会议。

  “在刚接到会议通知时存在一些顾虑,没有面对面交流,效果是否好、视频联系网络是否能保证通畅?”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高工、专家组成员秦建国说,结果发现效果不错,视频会现场专家踊跃发言,业主积极回应,会议始终处于严肃认真的评审状态,最终项目顺利通过技术评审。

  重要项目抢时间,可临时豁免环评

  广西龙潭医院扩建项目是柳州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项目。柳州市生态环境局从项目的筹划阶段就主动参与,积极帮助推进项目建设,做到早期介入、精准施策。

  “我们实施先行开工,全程服务,后办环评的工作模式。”柳州市生态环境局综合科科长李迪韬介绍说,为确保项目能够短时间内开工,早在2月3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下发相关文件前,该局便派出业务骨干主动对接,为抗击疫情一线的医疗机构开通环评手续办理“绿色通道”,为疫情防控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

  “我们在确认龙潭医院的医疗废水、医疗废物等有明确处理处置途径后,就指导医院立即开工,同时通过电子化渠道进行申请,并将办理结果的函件电子版发给申请人,原件通过邮政快递送达,实现不见面即办结。”柳州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称,按照有关规定,疫情防控期间,对国家和各地党委政府认定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建设项目,可临时性豁免环评手续,疫情结束后仍需使用的可以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补办手续。

  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面对疫情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近期该厅统一部署,指导各市生态环境局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简化防疫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管理、优化现场踏勘和评估方式、推行网上受理不见面审批、加强事中事后服务监管等措施主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建设项目环评指导服务审批监管工作,以确保在疫情期间不耽误企业项目进度,为企业复工复产做好服务。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