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探索特色高效农业 决胜贫困坚中之坚 ——中国电信定点帮扶广西田林县促进扶贫产业发展观察

2019-10-24 09:57:57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赵滢溪

探索特色高效农业 决胜贫困坚中之坚 ——中国电信定点帮扶广西田林县促进扶贫产业发展观察

  中国电信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助力打造的田林县浪平镇姬松茸生产基地,该基地已经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班兆林/摄

  莫艳萍 黄祯光 曹 帅 文/图

探索特色高效农业 决胜贫困坚中之坚 ——中国电信定点帮扶广西田林县促进扶贫产业发展观察

  今年第三次兑现姬松茸收购款,吴再坤、吴正品叔侄俩分别领到了65665元和63336元,心中乐开了花。

探索特色高效农业 决胜贫困坚中之坚 ——中国电信定点帮扶广西田林县促进扶贫产业发展观察

  中国电信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捐资改造1000亩低产油茶林,提高产量。图为农户在剪枝嫁接换冠。

探索特色高效农业 决胜贫困坚中之坚 ——中国电信定点帮扶广西田林县促进扶贫产业发展观察

  扶贫教育,切断穷根,中国电信捐建田林县浪平中学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设施。

探索特色高效农业 决胜贫困坚中之坚 ——中国电信定点帮扶广西田林县促进扶贫产业发展观察

  种下去的是姬松茸,长出来的是“希望”!

探索特色高效农业 决胜贫困坚中之坚 ——中国电信定点帮扶广西田林县促进扶贫产业发展观察

  广西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家韩美丽远程指导姬松茸种植户。

  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

  全力攻克深度极度贫困堡垒,是广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难中之难。

  攻下坚中之坚,产业扶贫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

  在县级“5+2”、村级“3+1”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的基础上,定点帮扶百色市田林县的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与田林县党委、政府一道,通过实施网络、信息、智力、公益、产业和就业等多方面扶贫举措,依靠全社会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正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打赢田林县脱贫攻坚战,在助力建设壮美广西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大山,阻隔了田林前行的脚步,无数田林人曾世代守着荒山,过着穷日子。

  如今,公路通、网络畅、产业兴,荒山变宝山,“芒果楼”“油茶车”……新楼、新村、油茶林、果林,在大山深处铺展出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延续乡村新文明。

  改变田林乡村运行轨迹的,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

  坐拥广西县域面积第一的田林县,全境山地,无一处平原,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200多座,层峦叠嶂,沟壑纵横。严峻的环境给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极大困难。交通不畅,信息不灵,是田林脱贫摘帽的两大拦路虎。

  数年间,中国电信投入数千万元,在田林县修道路、建设施、通网络、育产业、扶教育、做电商、促就业,与当地共同推进绿色富裕美丽新农村建设,田林县“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无奈、恍如隔世的闭塞正在远去。

  A   种下 “发财菇”

  10月12日,大雨如注。“桂西屋脊”岑王老山脚下,田林县浪平镇浪平村村民姚再来踩着泥泞的小路,进入自家姬松茸大棚,上上下下一番查看后,端坐在倒扣的采菇桶上,打开手机,与广西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家韩美丽进行远程高清视频互动交流。

  “大棚是用塑料薄膜隔离吗?”“对,内层用薄膜,外层用遮荫网。”“生产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育床上的绿霉菌扩散过快,出现死菇现象。”“你可以用煤油灯诱捕飞虫,避免飞虫伤害姬松茸;姬松茸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2℃-26℃,要控制好大棚室温;培养基含水量在60%至72%为最佳,注意喷水保湿……”一番手机视频交流,韩美丽的专业指导让姚再来频频点头。

  此时,浪平村岩石屯村民杨秀美也在大棚里熟练地检查姬松茸生产情况。34岁的杨秀美种植了6.3个标准大棚姬松茸,他头脑灵活肯钻研,经常在手机APP上“天天学农、119农资人”学习种植技术,棚产量最高。国庆节前,杨秀美已经采摘7茬姬松茸,销售收入18万元,预计全年销售收入23万元。

  骤雨初歇,薄雾朦胧。临近中午,一场热闹非凡的仪式在浪平村新时代讲习所内进行,这是姬松茸采购商向13位村民发放50万元收购款,这也是今年以来村民拿到的第三批收购款。

  “发财了,发财了。”54岁的村民吴再坤乐呵呵地领了6.56万元。吴再坤种植了5个标准大棚姬松茸,3月开始建棚,6月10日开始出菇,已采摘7茬,销售收入20万元。刚刚过去的20天,吴再坤种植的姬松茸因为“疯长”,他不得不每天早上6时起床,不停歇忙到次日凌晨3时才能休息,“连轴转了20天,累得差点顶不住,但收入确实比外出务工高不少。”

  种植了4个标准大棚姬松茸、40岁的吴正品当天领到6.33万元收购款,“今年还能再产两茬。”姚再来和女儿也领到了1.68万元,“可以继续还贷款了。”笑容绽放在姚再来女儿稚嫩的小脸上。

  B 走出 “增收路”

  在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的扶持下,越来越多浪平镇村民开始加入姬松茸种植队伍。

  “第二期镇里准备搭建150个标准大棚,有望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已有不少外出务工村民打招呼要求预留‘棚位’。”浪平镇书记蒋正波说。

  从见了蒋书记“绕道走”到“挺直腰杆”主动汇报种植进度,再到争着要“棚位”,村民态度的变化,得益于浪平镇发展扶贫产业的成功,更是中国电信扎根田林开展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田林县浪平镇土地稀缺,人均耕地不足两分,土壤土质贫瘠,连片石漠化严重,贫困发生率高,为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是田林县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由于“靠天吃不饱饭”,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浪平镇3.3万人,外出务工人员1.8万人。”极度能吃苦的“浪平马帮”更是远近闻名。

  靠山还是得吃山。“往山上做文章是田林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田林县乐里镇党委书记付小文说。

  浪平镇位于长年云雾缭绕的岑王老山脚下,海拔1100米,海拔高度和气候非常适宜于菌类生长。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秘鲁,是一种夏秋生长的腐生菌,生活在高温、多湿、通风的环境中,具杏仁香味,口感脆嫩,所含甘露聚糖对抑制肿瘤、医治痔瘘、增强精力、防治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的保健效果,种植价值高。姬松茸的生长对环境要求苛刻,要求海拔在1000-1600米,温度在18℃-28℃之间。

  根据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浪平镇多次组织人员到贵州、云南等地考察后,决定大力发展姬松茸产业。中国电信主动配合,逐步探索出石漠化地区高效农业新出路。

  中国电信联手产业链合作伙伴捐资、争取政府产业配套资金、争取项目建设合作公司垫资等方式,引资212.5万元,以“合作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在浪平村、塘合村修建55个姬松茸生产大棚。经测算,每个大棚租用土地、搭建大棚、购买生产材料(牛粪、甘蔗渣、菌种),需投入3.87万元,每个农户每棚自掏1万元就能种植。很快,包括11户贫困户在内的18家农户率先响应。

  曾经干过3年“马帮”,后回浪平村任党支书的陈明权也在其中。他算了一笔账,“6月出菇到现在收了8茬,预计还能再收2茬,收入肯定超过外出打工。” 

  蒋正波介绍,姬松茸种植项目从启动至10月10日,已收获鲜菇8茬,18户种植户平均收入8.2万元,村集体收入10.5万元,预计年内还能采摘鲜菇两茬。尽管今年首期投入相对较大,但农户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均远远高出政府规定的脱贫标准。

  中国电信集团派驻田林县扶贫专干农国宁介绍,实践证明,姬松茸种植项目工期短,带贫效果明显,确实是石漠化山区发展高效农业、脱贫攻坚的一条好路子。

  可观的销售款点燃了姚再来脱贫致富的希望。因为贫穷,姚再来妻子弃他而去,留下一对年幼的儿女。本来立志外出务工挣钱,但70岁的老父亲照看玉米地时不慎摔跤,颈椎骨折瘫痪在床,67岁的母亲身体多病,姚再来外出务工只好作罢。种植姬松茸给了他希望,“不用外出也能挣钱了,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农国宁介绍,2019年,中国电信集团还将携手华为、中兴等通信合作伙伴捐助1420万元,继续新建705个大棚,让全县姬松茸生产大棚达到760个,力争2020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进而打造全国规模较大的姬松茸种植基地,进一步助力乡亲们脱贫攻坚奔小康。

  C  嫁接 “高产林”

  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平步村山坡梯田上,刚刚嫁接过的油茶老树,有些已经露出嫩绿的新芽。在平布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浩眼中,这就是脱贫的希望。

  这片油茶林,是中国电信引入捐助资金383万元实施的千亩油茶林低改项目,3年后,油茶林将给村民们带来至少5倍的收入。

  田林县油茶林种植面积37万亩,总产值2.2亿元,是当地主要的产业之一。由于品种混杂、老残林多,加之管理粗放,油茶单产低、效益差,靠天吃饭,一年结果两年荒,收入长期偏低。

  为提升产业“造血”能力,2019年5月,在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利周瑶族乡启动平布村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

  平布村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有油茶林近3000亩,覆盖77%的贫困户和90%的农户。利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帮扶资金,村里以平布村恒旭油茶专业合作社为主体,采用“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1000亩油茶林进行低产改造。

  黄浩介绍,专业合作社由油茶种植户组成,农户以原有低产林或荒地入股进行收益分红,或参与劳动获取劳务收入,预计改造第3年开始产果、第5年丰产。黄浩测算,参与建设的农户年均收入将提高1.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将达50万元左右。种植油茶进入丰收期后,农户可以持续受益30年,项目目前已带动38户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占全村贫困户的20.3%。

  改造低产油茶林,57岁的黄达能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这位利周瑶族乡和平村和坤屯的普通农民,2010年靠着林业局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成功改造自家70亩油茶林,3年后亩产值从不到500元提升到4000元,年收入直冲40万元,这位因养鸡失败而负债的贫困户由此跻身种植大户、技术能手,“收入有保障了,还帮两个儿子在百色市和田林县买了房和车。”

  因从事油茶嫁接积累下丰富经验,黄达能今年甚至入选全国木本油料“一线工匠人才”库,成为广西首批入选该人才库的专家。黄达能的名声更响了,他自己带徒弟,组建了一支专门从事嫁接的队伍,“过两天,我得去四川完成一单嫁接的活,要去15天。”

  在平布村,中国电信还投入100万元帮扶甘蔗产业,采购高产种子和化肥,采购一批微耕机、旅耕机、犁地轮式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预计今年底就能有收成,每亩平均增产2吨。” 

  D  栽起 “摇钱树”

  距离田林县城12公里的那光村,因具备适宜种植芒果的地理及气候条件,成为芒果扶贫产业基地的最佳选择。

  2017年,中国电信投入480万元,加上政府配套资金,共投入上千万元整村推进那光村道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和集体产业基地建设。其中投入70万元帮扶芒果产业,目前已建成100亩产业基地,栽树4000株。“预计中国电信芒果基地2020年会有株产,2021年进入丰产期,每亩亩产970公斤左右,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0万元以上。”那光村第一书记罗湖云说。

  在那光村村支书江秀敏眼里,“芒果就是‘摇钱树’!”江秀敏说,开始不敢种,怕有风险,有了中国电信产业基地的示范效应,村民们逐渐放开手脚。两年时间,村里芒果种植规模从100亩发展到1200亩。

  今年31岁的那光村那桑屯村民王得顺,看好产业“钱”景,从浙江回乡创业,投入60万元种植200亩芒果,“预计丰产以后,每年可以带来40万左右的收入!”

  “家里种了350亩芒果树。”那光村那光屯村民杨光丛,看到芒果产业的“钱”景,不仅自家大面积种植,还进入村里的合作社参与日常基地种植管理,收入来源更多了。

  产业兴旺,人心思留。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回乡开始增多,他们留在家乡、建设家乡,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更是解决农村“空心化”社会问题的生力军。2018年,田林县贫困发生率降低至4.79%,今年预计降至1.6%,摘掉戴在田林县头上贫困县的帽子,完成贫困县摘帽目标。

  站在田林县的山头远望,板栗树、油茶树、杉树、芒果树、甘蔗林连片起伏,昔日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孕育着壮乡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希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