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广西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综述:交通先行创辉煌 八桂大地著华章

2019-09-26 16:46:21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赵滢溪

广西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综述:交通先行创辉煌 八桂大地著华章

2018年建成通车的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

广西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综述:交通先行创辉煌 八桂大地著华章

动车组列车高速通过贵广铁路幸福源大桥。

广西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综述:交通先行创辉煌 八桂大地著华章

广西道路运输企业不断优化车型装备,投入高级、大型客车,改善乘车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广西一直被视为中国交通的“神经末梢”。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省区发展,交通运输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广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广西交通运输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立体大交通体系的构建,成为了广西经济社会腾跃发展的强力支撑。

  公路 一路征程一路歌

  70年时光荏苒,广西公路从蹒跚起步、恢复提高到加速发展、稳步发展,实现跨越发展阶段,在广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能通车的公路只有555公里。

  1950年,梧州至信都公路动工,揭开了广西公路建设的序幕。1956年,广西掀起了第一次筑路高潮,建成公路3690公里,那坡、天峨、凌云、乐业等偏僻山区县城通了公路。

  1958年,广西在农村地区掀起第二次筑路高潮,1958年至1960年间,新建公路7456公里,平均每年建成2485公里。

  走过艰辛岁月,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广西进入了公路大建设、大发展时期。

  1993年至2002年,广西大力推进“五纵七横”国省主干线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区累计增加等级公路6.33万公里。

  2003年至2012年,广西全面掀起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2008年,全区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2010年,实现县县通二级公路。

  1993年10月,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建设,1997年5月,项目建成通车,实现了广西高速公路里程零的突破。2003年,广西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11公里,成为全国第一个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少数民族自治区;2008年,广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181公里,再次成为全国第一个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截至2018年底,广西公路总里程12.5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563公里,全区111个县(市、区)中有101个县通高速公路,实现市市通高速公路、91%的县通高速公路,农村公路里程突破10万公里,基本实现所有具备条件建制村通硬化路,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9.8%,基本形成了出省区出海出边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市县二级公路为干线,水陆联运、城乡连接、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铁路 创造发展加速度

  回顾发展征程,从1949年仅有的湘桂、黔桂(广西段)两条共计539公里的铁路,到如今贯通东西南北、点线协调配套的现代化铁路网,广西铁路实现了从“慢车”起步到“超车”的蜕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铁路发展缓慢。

  改革开放后,广西铁路迈入飞速发展期。1987年5月,南宁至防城港铁路全线通车运营。1990年12月,被誉为“国家最大扶贫项目”的南昆铁路在南宁兴建,于1997年12月建成通车运营,构成了中国西南地区的便捷出海通道和南方东西向运输大干线。

  进入21世纪,广西铁路开始进入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时期。

  2009年7月1日,洛湛铁路(广西段)建成通车,结束了贺州、梧州两个设区市“地无寸铁”的历史,广西14个设区市全部通火车。2013年12月28日,衡柳高铁开通运营,广西高铁实现“零突破”,成为全国首个开通高铁运营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截至2018年底,全区铁路运营里程达5202公里。其中,路网密度219公里/万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铁运营里程1771公里,位居全国第一。依托完善的铁路网络,2018年,全区铁路旅客发送量及货物发送量双双破亿,创造了铁路建设大发展的“广西速度”。

  2018年以来,广西制定多个铁路发展规划,为广西铁路的建设发展做足准备。到2020年,全区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基本建成以南宁为中心的“12310”高速铁路交通圈。

  水运 一江一湾双驱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水运发展披荆斩棘,一路向好。

  改革开放初期,广西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在西江成功实践了“航电结合、以电促航、滚动发展”的内河航运建设模式,开启西江内河航运建设新纪元。

  1981年6月,南宁到广州854公里航道,从只能通航120吨级船舶的航道标准渠化提高到能通航1000吨级船舶的航道标准,西江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跨越式发展。

  2008年开始,广西作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部署;2014年7月,国务院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广西打响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截至2018年,全区内河港口生产性泊位532个,综合通过能力达1.1亿吨以上;全区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39亿吨,其中集装箱突破百万标箱,达105.5万标箱;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突破1.3亿吨,与长江三峡船闸过闸货运量持平。

  北部湾港是我国西南沿海地区的深水良港,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

  1983年,防城港港口1、2号泊位建成,结束了广西没有万吨级码头的历史;1986年,北海港建成投产两个万吨级泊位;1994年,钦州港两个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投入使用,广西沿海港口建设发展跃上新台阶。

  2006年,广西开始探索尝试北部湾港口一体化改革。2007年2月,北部湾“三港合一”统称为“广西北部湾港”,实现三大港口统一经营,形成大型组合港口群的格局。至2018年底,北部湾港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49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88个,集装箱吞吐能力423万标箱。

  民航 构建空中大通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民航事业稳步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2018年,广西拥有运输机场7个,全区在飞航线320条,货邮吞吐量15.74万吨,机场保障能力达到了3500万人次,提前2年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  

  改革开放以前,广西机场规模较小,运输保障能力较弱。

  1952年,广西开通了第一条航线昆明-南宁-广州航线,这是全国开通的第7条航线;1956年,广西第一条国际航线广州-南宁-河内航线开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继中国-苏联、中国-缅甸通航开辟的又一条国家航线;1958年,广西开通了第一条区内航线南宁-梧州航线。

  1996年,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正式启用、2006年百色机场投入运营、2014年河池金城江机场投入运营、2019年梧州西江机场正式通航……广西机场体系逐步完善,打开了壮乡腾飞的大门。

  截至目前,广西通航航线320条,可通航国内外110个城市,基本形成了省会通、全区支线通、东盟通及广州、上海等热点城市的快线通。其中,广西东盟航线达27条,基本上实现东盟国家航线全联通。

  近年来,广西不断丰富机场服务产品供给,服务质量的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持续攀升。截至目前,全区及周边省份市县设立的105个“一县一点”航空服务站网点全面建成,开通18个航空服务点至机场的10条地面专线。

  道路运输 实现多元化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出行难、乘车难问题较突出。70年来,广西持续改善道路运输环境,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真正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改革开放初期,广西实行国营、集体、个体共同发展,通过增设站点、增加新型客车、发展零担货运等措施,使得载运能力显著增强、运输紧张状况逐步缓解。1985年以后,柴油机客车、空调大客车、卧铺客车等新产品相继投入运输市场,满足了客运市场多层次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全区道路运输营运客车从1978年的1187辆、4.73万客位增长到2018年的2.56万辆、80.55万客位,货运车辆由1978年的3758辆、1.27万吨位增长到2018年的36.4万辆、313.35万吨位。

  多年来,广西不断完善交通网络,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截至2018年底,广西共建成客运站点632个、便民候车亭7941个;全区14253个建制村中,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9.8%;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163条。

  2016年12月19日,全国首个高铁无轨站——凌云县高铁无轨站正式启用,截至2018年,广西14个县(区)建成了高铁无轨站,开通高铁无轨站班线17条,乘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购票、候车、直达快运”的一条龙服务。

  国际道路运输日益成熟。1999年12月,广西交通代表团与越南交通代表团签订协议书,开通经东兴、友谊关、水口口岸的客货运线路;2000年,中国凭祥-越南谅山客运班线正式开通,这是广西第一条跨国客运班线。

  2012年至2013年,南宁-河内客货运线路、百色-高平客运线路开通,公务车辆及跨越边境省区的纵深直达运输车辆开行实现了“零突破”。目前,全区国际道路运输企业30家,广西在友谊关、东兴、水口、龙邦4个开放口岸与越南开展国际道路运输业务,经中越双方批准的国际运输线路有20条,已开通15条,国际道路运输网络逐步形成。

  此外,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中国桂林-越南下龙等跨境自驾游路线先后开通。2018年,广西与越南间出入境自驾游车达400辆,旅客达1286人。

  (蔡柳媚 李 阳 刘如萍 周 坤 韦胜珍 李雪芝 梁荣海 罗 程 孙志松 郑 燕 陈能伟 卢 婷 黎 嘉/文  本版图片由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