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广西蚕桑大产业 做强做优正当时

2019-06-19 12:04:25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赵滢溪

  乐波灵

  近年来,广西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创新推动,蚕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蚕茧生产和茧丝加工基地,为广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扶贫攻坚作出了重大贡献,创造了世界蚕业史上神奇的“广西现象”。

  A 规模全球最大 效益优势突出

  新世纪以来,广西蚕桑产业一年一台阶,一年一飞跃。2018年,广西桑园面积342.7万亩,约占全国的1/4,连续13年位居全国首位。蚕茧产量40.44万吨,约占全国55%,连续14年稳居全国第一,远远超过世界第二大蚕茧生产与消费大国印度。

  广西蚕茧约占世界的40%。纵观广西所有农业产业,没有一个能在全世界占比如此之大。全国蚕茧产量10强县,广西雄霸了9个席位!其中,河池市为全国最大的蚕桑生产市,宜州区为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区,连续14年保持全国第一桑蚕生产基地县区,被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2018年,广西蚕桑生产覆盖86个县市区、615个乡镇、5336个村、82.1万农户,涉及从业人员约370万人,蚕农售茧收入188.73亿元,连续8年超百亿元。养蚕户均收入约2.29万元,人均约5100元。

  去年,广西茧丝工业实现产值250亿元,蚕桑资源开发利用产值超30亿元。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总产值近500亿元。全区54个贫困县有46个发展种桑养蚕, 17个把蚕桑作为“5+2”主要产业来抓。年内贫困县桑园面积约175.32万亩,占全区51.16%;蚕茧产量约16.80万吨,约占全区41.17%;养蚕贫困户人均收益超3000元,蚕农售茧收入78.41亿元。宜州区去年蚕桑全产业链产值超过了60亿元,致富了一方农民,撑起了一方经济。

  B 良繁体系健全 茧丝加工勃发

  早在2007年,广西就成立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通过统一检验检疫确保蚕种安全生产。2018年,广西桑蚕原种繁育场原种生产能力达到20万张以上;一代杂交种场年生产杂交种能力超500万张;年生产优良杂交桑新品种种子10吨,可满足每年扩大种植20万亩以上桑园的需求。

  2016年,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鼎力支持下,广西颁布出台了蚕种管理条例,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保障了广西蚕种市场秩序和广大蚕农的用种安全,促进了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广西积极引进区外知名茧丝加工企业投资建厂。目前有鲜茧收购站点近900家,规模以上丝绸企业98家,自动缫丝机40.56万绪,丝织机334台,桑蚕丝产量超5万吨,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坯绸产量1200万米,实现丝绸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占广西纺织工业总产值的49%。广西桂合集团为全球最大的缫丝加工企业,拥有自动缫丝机104组,年生丝产量近2000吨,产值近10亿元。

  在改进缫丝加工设施设备的同时,加工工艺也不断改进,广西缫丝企业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完善,发展势头良好,产品主要销往中国香港地区和印度、巴基斯坦、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此外,广西也逐步向捻线、绢纺、织绸、家纺、蚕丝被等茧丝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拓展。

  C 科技创新领先 综合应用崛起

  广西先后育成桑树优良品种7个,“桂桑优”“桑特优”两大系列桑树品种占广西桑园面积85%以上;育成家蚕优良品种17对,目前两广二号、桂蚕2号、桂蚕N2三个家蚕品种的饲养量占广西蚕种饲养总量的98%以上。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古巴时,作为国礼赠送给古巴的农作物优良品种中,就有广西自主选育的“桂桑优12”“桂桑优62”。如今在古巴长势良好。

  广西将优良蚕桑品种、节本高效小蚕共育等技术,以及桑园耕作剪伐等相匹配机械用具,创新性地集成了一套适合南亚热带地区的先进实用种养技术体系,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升了劳动效率。“良种+良法+良具”使广西种桑养蚕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十一五”以来,广西承担国家和地方蚕业科技重大项目90多项,获得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17项。先后育成家蚕优良品种17对、桑树优良品种7个,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12部,制订地方标准20部,获得专利28项。

  按照“立桑为业”的要求,广西加快推进桑的食药用、饲料用、生态用等新功能、新业态、全产业开发,促进产业优化升级。2018年,广西桑枝食用菌产量约20万吨,产值约10亿元,为全国最大生产基地;果桑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平均亩产值超万元。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利用桑枝提取生物碱的大健康产业项目落地宜州,即将投产运营。

  广西利用桑饲料或桑微贮饲料饲养牛、羊、鸡、鱼等取得了初步成功。桑树用于石漠化治理、矿区尾矿复垦及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等生态功能的开发也初见成效。此外,桑果酒、桑果汁、桑叶茶、桑果叶系列食品研制成功,初步形成了蚕桑资源多级利用的新型产业链,有效推动了广西蚕桑产业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提升了产业综合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D 大而不强待破 产业链条待补

  广西蚕桑产业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现阶段仍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近年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和富民兴桂事业发展,着力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在这种背景下,打造蚕桑强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弘扬我国悠久灿烂的蚕桑文化,让蚕桑产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再放异彩,亟待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广西蚕桑生产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养蚕劳动力老龄化严重,机械化、组织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偏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蚕茧的单产、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制约了广西蚕桑产业进一步做强做优。

  受资金、技术、环保、人才等条件制约,现阶段广西茧丝绸加工仍以缫丝为主,织绸刚起步,还未建立起一家丝绸印染厂。同时服装、绢纺、家纺等加工环节发展明显滞后,造成蚕桑产业链附加值严重流失。

  目前,广西蚕桑茧丝绸产业仍然以一根丝为主,即“种桑-养蚕-结茧-缫丝-织绸-制衣”传统产业链模式,生产产品单一、用途单一。传统茧丝生产实际上只利用了蚕桑生物资源的3%左右,而桑枝、蚕沙、蚕蛹等其他97%的蚕桑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虽然广西是全球最大的茧丝生产加工基地,但在茧丝产品的定价上缺乏话语权。尽管近年来广西真丝绸产品出口有了一定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仅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5%。丝绸企业出口前十位排名中,广西竟无一席之地,这与茧丝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的地位极不相称。

  下一步,广西将围绕提高产业发展质量的总体要求,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和特色、生态、优质、高效的思路,一手抓传统蚕桑茧丝绸产业的纵向延伸,一手抓以“立桑为业”为突破口的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应用的横向拓展,推动产业走规模高效、生态多元、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为富裕广西、美丽广西、生态广西建设,为进一步巩固我国蚕桑丝绸产业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为国家“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扶贫攻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