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北部湾畔崛起临海大工业——广西防城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2019-05-28 17:53:45 | 来源:新华网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赵滢溪

  新华社南宁5月28日电题:北部湾畔崛起临海大工业——广西防城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新华社记者刘伟、唐荣桂、潘强

  5月的北部湾微风习习。

  广西防城港市企沙半岛一派忙碌景象。一个个临海大工业项目已投产或正火热建设、扩建中。

  近年来,地处祖国南疆的防城港依靠国家对外开放政策、沿海沿边区位优势,从昔日的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新兴的钢铁、有色金属、能源、粮油等临海大工业基地。

  一批现代临海工业紧锣密鼓布局北部湾

  在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防城港钢铁基地,铁路线直通20万吨码头,推土机、强夯机等各式机械在占地1.9万亩的基地内轰鸣……

  “我们的产品主要是高强度抗震钢筋和热轧薄板、镀锌板等中高端板,除面向华南、西南等市场,还将出口东南亚等市场。”站在钢铁基地建设工地上,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美亮告诉记者,基地一期建成后产能920万吨,预计今年底高炉具备出铁条件。

  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有色金属产业的代表性企业,每年可产40万吨阴极铜。在公司电解厂,记者看到阴极剥片机组的机器人挥舞机械臂,不断进行各项操作。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勇告诉记者,企业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传统的电解厂需要五六百人,而其电解厂只有200多人。

  防城港是我国著名的植物油籽加工基地。走进防城港澳加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这个拥有60万吨大豆/菜籽生产线的工厂只有六七十名一线员工。在偌大的精炼车间,只有2名员工监控设备运行。“智能管理、智能生产节约了人力和能耗,每年可省下一两千万元成本,也使油的品质更加稳定。”公司副总经理焦山海说。

  2018年,防城港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391.38亿元,同比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连续多年增速排在全自治区前列,产值超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8家。

  我国西部第一大海港凸显物流成本比较优势

  在防城港东湾物流园,每天多达2600多节火车车厢、5000多辆大货车进进出出,装卸进出港货物,粮油企业进口的大豆从港口码头通过传送带直接进入工厂……

  防城港市港口和物流发展局副局长许华樑告诉记者,防城港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43个,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个港口通商通航,年货物吞吐量1.05亿吨。

  当前,衔接“一带一路”的陆海新通道正在加速建设,地处新通道重要节点的防城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我们既是陆海新通道的建设者,也是受益者。”李美亮说,防城港钢铁基地自建了20万吨矿石码头,海外的原料通过海运可直抵工厂,节省了大量运输费用。

  广西华昇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中铝在沿海布局的一家生态铝厂。公司副总经理吴寿生说,布局在防城港的生态铝工业基地可以利用深水港的海运优势,实现矿石从几内亚到国内的最短运距。

  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深居甘肃内陆,进口矿石要从连云港上岸,经过陇海线运送至甘肃,运费高是企业发展的突出痛点。企业落户防城港后,从南美、非洲等地进口的矿石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靠近销售市场,也成为企业选择防城港的重要原因。张勇告诉记者,广东是阴极铜的一大销售市场,公司的产品可以通过海运就近运往广东。

  防城港市副市长张海说,陆海新通道建设、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投资项目开工“一件事”审批清单服务等重大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当地营商环境。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比翼齐飞

  空气质量连续4年排名广西第一,近海海域环境质量领跑广西,森林覆盖率达60%……

  记者近日在防城港几家工业企业采访,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坚守环保底线、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各个厂区干净整洁,没有异味。

  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如兴说,开发区把一批低端产能转移项目、非产业链前后端项目从项目库中剔除,不引进低端冶炼、化工等项目,从源头防控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

  “项目的环保投资为63.74亿元,占总投资的18.75%。”李美亮介绍,他们采用国家推荐的清洁生产工艺,从生产源头减少污染产生,对废水、固废进行循环利用,确保实现“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

  在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干净的厂区,张勇告诉记者,公司引进了固废综合利用项目,集中处理本厂及周边冶炼企业产生的工业废弃物,回收铜、铅等金属。2017年,公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

  防城港市委书记李延强表示,防城港坚决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力促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以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为主的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面推动临海工业与生态环境比翼齐飞。(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