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充分释放“海”的潜力 ——防城港市实施“以海强市”发展战略观察

2019-02-19 09:26:09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尹航

  本报记者 张冠年

  悬挂着不同国旗的艘艘万吨货轮正靠岸停泊,红色的门机和桥吊正在忙碌地装卸货物……2月18日,记者一走进安卧于北部湾畔的防城港,便看到整个港口一派繁忙。

  防城港依港而兴。去年以来,该市全力实施“以海强市”发展战略,使港口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带动了临海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的崛起,“海”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临海产业初露峥嵘

  2月18日,北部湾畔乍暖还寒。位于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生态铝工业基地项目却一派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在进行主厂区氧化铝区域清淤、场平、强夯等施工,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广西生态铝工业基地防城港项目是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之一,也是防城港打造现代临海工业集群中的重大项目。该项目建设总体规模为400万吨氧化铝、80万吨铝水及相应规模的供热设施,计划总投资154亿元。当前,该项目正快速推进主厂区建设,基本完成场地平整。

  防城港是天然的深水良港,拥有580公里海岸线,腹地广阔,开发成本低,环境容量大,是发展临港产业的理想之地。近年来,该市临港工业发展迅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落户。初步形成以钢铁、有色金属、能源、粮油、石化、装备制造等一批千百亿元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临港工业集群,建成了中国第一大植物油籽加工基地和磷酸出口加工基地。

  如今,我国西部地区第一座核电站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已经在该市商业运行,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全面施工,盛隆冶金、金川等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和广西100强,其中盛隆冶金成为广西最大民营企业。

  2018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391.38亿元,同比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连续多年增速排全区前列,产值超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8家。

  在港口建设方面,该市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43个,有20万吨级泊位3个,40万吨级码头及航道建设正在推进,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个港口通商通航,年货物吞吐量从2012年起便已超亿吨。每年由防城港发往西南的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超过800万吨,每天有近百标箱的东盟海鲜、水果从防城港发往西南,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东盟农产品中转交易中心。

  海洋渔业方兴未艾

  清早,在防城港企沙渔港码头,一艘艘渔船满载而归,渔市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防城港是我国著名渔场,海洋生物、滨海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渔业经济已成为该市临海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据统计,该市年交易海产品总量逾150万吨,产值近100亿元,而且呈逐年增长态势。

  为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渔业建设步伐,该市以渔业生产为载体,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生态建设以及餐饮美食等有机结合,加快休闲渔业发展步伐,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休闲渔业新格局。目前,该市拥有各种类型的休闲渔业经营单位40余家,其中自治区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6家,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休闲渔业经营规模1万多亩,年接待观光人数超过百万人次,产值超1亿元。

  去年,该市举办了北部湾开海节,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深入挖掘当地渔家赶海、开海等民俗文化遗产,打造滨海“渔民丰收节”,全方位展示和宣传区位、生态、人文、旅游等优势,形成以开海活动为切入点的滨海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滨海旅游势头强劲

  春节假期,连续的晴好天气,让该市滨海旅游人数出现“井喷式”增涨,江山半岛接待游客16.71万人次,京岛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10.16万人次。

  春节期间滨海旅游的火爆,是该市打造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带来的良好效益。防城港是一座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海岛、海滨、海岸及海面等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广西最大的半岛——江山半岛、广西现存较完整的古渔村——簕山古渔村、我国少数民族京族主要聚居地——京岛风景名胜区等滨海旅游胜地。

  近年来,该市不断推进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延长滨海旅游产业链,为游客带来滨海休闲度假、海岛观光、创意文化等旅游产品。去年,该市以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为中心推进各项工作,旅游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580万人次,同比增长28%;国内旅游消费225.7亿元,同比增长37%。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8.48万人次,同比增长5%;国际旅游消费6928万美元,同比增长9.6%。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