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广西推进网安和信息化:"网"遍八桂 "惠"及民生

2018-05-28 09:46:18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赵滢溪

  “网”遍八桂 “惠”及民生

  ——全区扎实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综述之二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林雪娜

  在山村,点点鼠标,家乡特产就能“飞”出山外;在城里,足不出户,许多证件都能一网办理……互联网带来的实惠日益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给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不断适应群众期待和需求,深化网络信息化惠民服务,以电商进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居民提供便捷福利,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电商进村让特产成“网红”

  5月的横县四排岭,茉莉芬芳缀满枝头。当地茉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英芬和村民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前不久,客户在他们网店定下了1万棵茉莉花苗,李英芬要尽快把货发送出去。

  “多亏了电商扶贫,我们才能赶着时节把这些育苗和花朵卖出去。”李英芬说,几年前,由于村里比较偏僻,不少村民种植的茉莉花滞销严重。她外出打工返乡后,正好赶上当地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她通过培训学习,开起了网店,办起了合作社,打开一条茉莉花销售之路。如今,其合作社茉莉花产品销售额月均达5万多元。她深有感触地说道:“网上做买卖,让茉莉花有了更大市场,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苦等人进村收购了。”

  近年来,我区依托网络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助推农民创业增收。据统计,2017年,我区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25.6亿元,农产品网销单品901个,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销售3562万元。其中,横县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系列产品网上销售额达1亿元。与茉莉花一样,融安金桔、富川脐橙等地方特产成为“网红”产品。网络让不少“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八桂特产香飘四海,更让“触网”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智能审批使群众“少跑腿”

  网络打通了山村“最后一公里”,也让城里人尽量“少跑腿”。

   目前,广西正在打造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2017年9月开始,广西大力推进智能审批工作,自治区住建厅、林业厅、卫计委、食药监局等单位先后试行电脑审批。“电脑审批员”24小时在线,依据赋予的审批事项许可标准,对申请事项自动“秒批”。

  以往办理林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平均审批时间为10个工作日,制证时间为3个工作日,申请人需要去三个部门盖章,至少得跑腿3次。现在,无论是周末还是晚上,申请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提交材料,智能审批系统依据审批许可标准,会自动判定并给出审批结果。

  今年5月14日起,南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开通不动产登记房屋一般抵押登记、房屋买卖转移登记、房屋变更登记、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等24项业务网上申办服务。一网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最多跑一次”的便利。

  区内户口迁移实行网上审批、流转“一站式”办结,农林卫生类一些行业证件实行智能审批……近年来,我区一系列网络惠民措施,有效方便了群众办事。南宁市整合了相关部门服务资源,推出“爱南宁”APP城市级公共服务移动应用平台,让市民出门不用身份证、驾照、市民卡,就能刷医保、查违章……该市88.9%政务服务事项可在网上审批大厅或“爱南宁”APP办理。

  据悉,我区网上全流程在线办理的政务事项达643项,占政务事项总数的39.6%。截至今年5月25日,我区已有20项审批事项实现了智能审批和智能监管,“秒批”网上办事申请近3万件。“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城市交通按下“智能键”

  今年3月,柳州市公交正式进入扫码时代。市民打开手机,将乘车码对准扫码器,“滴”一声,即可乘上公交车。当地网民感叹:“人在城市‘漂’,总要坐公交。费力挤上车,零钱找不着。如今‘滴’一声,不为找零恼。”

  智能交通支付让市民出行和外来游客深切感受到了“不带零、不带卡、快出行”的一站式便捷服务。如今,柳州、北海、钦州、防城港、贵港、百色、来宾、梧州、崇左等城市打破了一个城市只能用一个乘车码的现状,全区互联互通,形成共同“朋友圈”,公交乘车“一码畅行”。

  近年来,广西“交通一卡通”已实现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以及全国110个城市互联互通。我区还将围绕提升广西交通运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和交通管理、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交通运输领域的智能化服务水平。智能化便捷交通服务,让人们的出行像高铁一样提速提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